目前,四川交投集團高速公路實現通車總里程約4143 km,約占全省總里程的65%,保證了四川省經濟發展聯動,充分發揮了其社會經濟效益。同時由于高速公路自身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運營中自然風險源、人為風險源和責任風險源等因素,給運營高速公路帶來極大的風險,甚至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情況嚴重時還會造成重大的社會影響。2017年年初我司對集團所屬運營高速公路如何轉移風險擬定了一攬子保險方案(財產一切險、營業中斷險、公眾責任險、雇主責任險、現金保險),并向集團部分運營高速公路公司進行了溝通宣貫。2018年3月3日雅西高速K1989+400瓦廠坪大橋所處路段發生山體突發位移,對瓦廠坪大橋造成嚴重影響,既造成了雅西高速修復大橋的財產損失又造成了雅西高速通行費損失,企業會因偶然風險事件的發生承擔大額支出,而大額支出的不確定性恰恰不利于企業的財務管理和風險管控。如何對運營高速公路有效地轉移和管控風險,促進運營高速生產經營的健康發展,成為了凾待解決的問題。
一、運營高速公路主要風險分析
1.自然風險源
自然風險源是指自然中不可抗拒的因素,如地貌、氣象、地質、水文等因素。
1.1地貌因素
一般來說,相對海拔越高的公路,運營風險就越大,發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概率越高。
1.2氣象因素是判斷風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1)往往也是導致地質災害的最直接原因。
2)在丘陵和平原地區,氣象異常導致的暴雨、洪水對公路造成的災害是非常大的。
除邊坡的剝落、滑溜、崩塌、滑坡外,在路塹的邊坡還會發生土石混雜的堆積層和松軟破碎的巖層發生位移和坍落的現象。這些事故會使坡體失穩,破壞力較強,這些事故一旦發生,后果嚴重。
“潤物細無聲”--長時間的暴雨深入路基,可能引起較大的地質災害,如路基邊坡滑坍、坍方、崩坍;路塹上方山體滑坡;路基沉陷、滑移;泥石流對路基的毀滅性破壞。而洪水也有可能引起邊坡防護設施坍塌、滑移、破壞,及附屬導流設施、排水設施的破壞。
以上自然風險源都會對高速公路引起破壞性影響,使運營高速的利益遭受損失。
2.責任風險源
近年來,全國各地相繼發生多起頗具代表性的涉路訴訟案件。無論是高速公路障礙物清理不及時,還是行人上路;無論是天橋落石,還是養護作業標志不規范;無論是一條狗,還是行人上路等等,只要發生“相關聯”的事故,對高速公路經營管理者而言,都有甩不掉的“責任”,這不僅是因為高速公路收費而產生的“合同責任”,更是因為高速公路作為公共性基礎設施,其經營者和管理者向公眾提供的是一種公共產品(高速公路)和公共服務(高速公路通行),其本身肩負著來自國家的和社會的公共責任。姑且不去討論這種責任和義務的公平與否,因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評價主動權從來就不在高速公路一方,而是在高速公路使用者所代表的社會公眾及輿論一方,所以,作為高速公路經營管理者,用一種平和的心態看待這種評判,用一種積極的和有責任的心態去認真探索如何防范、控制和消除這種責任風險。
3.人為風險源
運營高速公路的人為風險源主要來自于外部風險,如碰撞(逃逸)主要表現為路面及附屬設施遭受車輛碰撞損失,沿途通訊、監控、報警等機電設施遭碰撞損失,收費設施在車輛惡意闖關時發生損失等。
盜竊主要表現為由于公路的附屬設施多為金屬材質制造,單位價值集中;規格統一,通用性強,盜竊吸引力高,所以相對于高速公路的其它出險原因,盜竊遭受的損失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是最高的;盜竊案件在全路段均有可能發生,路段經過區域分屬多個派出所管轄,周圍分布著眾多自然村落,村落內經營各種廢品回收業務的企業很多。
二、運營高速公路風險管理措施
1.風險管理策略選擇
保險作為企業經營的“穩定器”和“助推器”,能對運營高速公路主動控制成本,有效防范損失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購買商業保險或保險互助是風險規避和轉移的常見措施,也是一種被社會普遍接受的風險管理措施,尤其對于運營高速公路這類重資產行業,通過購買企財險來轉移風險是國內很多運營高速通用的做法。
從前期我公司和20多家營運路公司的溝通來看,公眾責任險因其費用相對較低,保障額度大、范圍廣(保費:4萬元,保險額度:2000萬元),受到各路公司的廣泛參與,目前已有22家運營高速路公司投保了該險種,通過一年的運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效的轉移了運營高速的管理責任風險和經營壓力。同時大部分高速公路公司經營管理者對財產一切險和營業中斷保險也表達了很強烈的購買訴求,但受制于企業預算、考核和企業本身效益的制約,方案未能實現有效落地。若雅西高速在2017年按其公路資產150億元(剔除了征地拆遷費和建管費等費用預估)投保財產一切險,預估保費300萬元;按年營業收入11億元投保營業中斷保險,預估保費26萬元。那么,本次瓦廠坪大橋因地質災害受損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化解,主要損失理賠金額測算如下:
2.風險管理的措施
風險管理的最終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建議集團以統保方式進行保險安排工作,利用規模優勢獲得保險人最低的保險費率,以最少的保費支出獲得最優的保險方案,從而降低運營高速的保費成本。
三、運營高速公路案例分享
據悉,省內外(成綿高速、成都二繞東段、瀘貴高速四川段,云南、山東、廣東、廣西、重慶)等運營高速公路均投保了財產一切險、營業中斷險、公眾責任險等保險,部分省市除高速公路以外的道路也投保了財產綜合險。2013年7月9日成綿高速受暴雨影響,造成了廣漢鴨子河大橋垮塌,導致成綿高速部分中斷。經過近一個月的搶修,鴨子河大橋搶修工作全部完成,于8月8日成綿高速取消所有交通管控措施,恢復雙向正常通行。因成綿高速購買了一攬子保險(財產綜合險、營業中斷保險、公眾責任險、雇主責任險等),從而獲得保險公司財產綜合險賠付金額300余萬元,營業中斷保險賠付800余萬元。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損失。成綿高速公司作為中外合資項目在企業經營管理中高度重視風險防范,充分運用保險市場手段有效的轉移了風險,主動避免了經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給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在高速公路市場化運作不可逆轉的大背景下,運營高速公路如何有效地轉移和管控風險,促進運營高速生產經營的健康發展,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可通過商業保險來穩定經營,或許已成為一種趨勢或必然。綜上,希望集團公司能在營運高速公路企業的總體保險安排,費用預算控制和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統籌考慮和強制要求,以便防范經營風險,平滑由此導致企業效益指標波動。